2011-10-25

[心得分享-11] Traditionally Cut 與 Table Riffle Faro

這篇是針對 CDC 在留言板提到 Traditionally Cut,剛好我跟朋友分享過相關話題,整整一年多前,所以我挖出以前的文章、加些料。這篇字很多,請耐心看,我編輯時盡可能做出恰當的分段,讓閱讀輕鬆一點。
"Cardmen and magicians have two choices; learn a trick or two or develop an arsenal of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to execute many gambling and magic routines."
-- Richard Turner




Traditionally / Classically Cut

定義上很簡單,現在大家都知道 Uncut Sheet,也知道它是撲克牌製作過程裡的半成品(這年頭半成品比成品還貴),接下來的裁切作業如果「從牌面下刀」,這便是一副 Traditionally Cut 的撲克牌;反之,如果「從牌背下刀」,則稱為 Classically Cut。

字面意義不用去管它,又是傳統、又是經典的,聽起來都很厲害 ,實際上只要知道它們的意義在於「裁切時的下刀方向」即可。

▼請想像裁切之後的情況,下刀那面的邊緣比較圓滑

如上圖所示,裁切之後,牌的邊綠會是一面比較圓滑,另一面比較銳利。這也是 Traditionally Cut 與 Classically Cut 的差別,前者牌面的邊緣圓滑、牌背的邊綠銳利,後者則相反。

1990s 中期以後,USPCC 所出的牌幾乎都是 Classically Cut(從牌背下刀)。


如何判斷手上的牌是哪一種裁切?

我的方法有三,擇一即可:
① 手指撥牌
② 用眼睛看(我自創的喔)
③ 完美洗牌(Faro Shuffle)

第一種方法是撥牌。讓我兩面各撥一次牌,我就知道是哪一種裁切。若撥牌方向就是裁切方向,右手拇指會感覺得牌很滑,一下子就溜掉了;若是相反方向,手指可感覺到邊緣的銳利,不致於割手,但會比較有阻力。

用撥牌判斷裁切方向有幾個問題,一是手指較不敏鋭者可能感到困擾,甚至我認為手指不敏銳者並不喜歡順著裁切方向撥牌,因為反方向所帶來的阻力可提供更明確的手感(此問題可藉由練習而解決)。第二個問題是會傷牌,從微觀角度來看必然如此,牌的邊緣是最脆弱的地方。

第二種方法是用眼睛看。如果你手上有一副很珍貴且全新的牌,偶爾拿出來瞄幾眼就很滿足了,則撥牌應該被避免。想要判斷裁切方向,直接用眼睛看就能知道,但不是拿一張牌在眼前盯著看,沒有人眼力那麼好的啦。


把牌分成兩半,讓它們面對面或背對背疊起來,拿在手上、調整一下角度,斜看其側面顏色,顏色較淺的就是下刀的方向。以上圖的 Tally Ho 為例,上半疊的側邊顏色比較淺、下半疊比較深,所以這是一副由牌背下刀的牌,也就是 Classically Cut。

原理很簡單,這個方法僅適合新牌,尤其是剛拆的牌,通常一副牌在操過一、兩天之後,這個方法就幾乎失效。當我拿到一副牌新牌,拆開後便是用上述方法判斷,用眼睛看側面顏色,就可以知道是從哪邊切下來。之後撥牌、洗牌什麼的,只是想更明確用手指感受其差異罷了。

第三種方法是進行完美洗牌。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是 Classically Cut,則完美洗牌的正確方向是從牌背一張張插進去,如果反過來硬要從牌面方向開始,將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造成牌的傷害。當然 Traditionally Cut 就是顛倒,從牌面開始一張張插入才是正確方向。

▼Classically Cut,正確的 Faro 方向是從牌背開始


兩種裁切對我們的影響

視需求而定,對 99.99% 的人幾乎沒有影響,管它哪一種裁切,何況牌只要稍微用久,裁切方向的效果就不明顯。你表演魔術要管它是哪一種裁切嗎?通常不用吧!你玩大老二要管它是哪一種裁切嗎?別鬧了。

其實玩魔術的人最好知道一下手上的牌是哪一種裁切,就算平時用不到這項特性,但要用到的時候搞錯方向是滿糗的,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初,有一個很熱心的朋友,自創一套類似 ACAAN 的玩法,於是辦了一個聚會,到場人數超出預期,畢竟打著「巴格拉斯」的名號是很吸引人的,整場就看他表演,最後終於到了重頭戲,拿出一副全新的牌,當著大家的面拆開、展示,其中要加上 Faro Shuffle,糗了,他那副新牌怎麼插都不完美,可是平時演練明明沒問題,後來變成要完美洗牌時就叫我幫他 Faro 一下,整個流暢度在一瞬間降到了冰點...

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完美洗牌的動作是從兩疊牌的下方(即牌面)開始插入,而目前大部份撲克牌都是 Classically Cut,他拿新牌要從牌面開始插入就遭到很大的阻力。

那次聚會教了我們兩件事:一是最好先搞清楚自己手上的牌是哪一種裁切,二是沒事多看書,別以為自創了新招,其實幾十年前就有人發表過了。

真的在乎撲克牌裁切方向的,應該是跟賭場有關的人,這包括派牌員(荷官)、賭徒、老千。雖然現在有很多自動洗牌的機器,但用手洗牌仍是最基本的技巧,Riffle Shuffle 就是連續地在撥牌,Traditionally Cut 可以更快完成一次 Riffle Shuffle,通常這些人的手指也早已被 Traditionally Cut 寵壞了。





Richard Turner

USPCC 最近 15-20 年的牌幾乎都是 Classically Cut,而 Richard Turner 就是大力倡導恢復 Traditionally Cut 的牌術家,原因與他的用途有關:Gambling Demo。

Richard Turner 的官方網站: http://www.richardturner52.com/
逛逛吧,看看這個多才多藝又自戀的伯伯,或許你還能在他那些相片裡發現幾個熟悉的角色。

文章前面在解釋 "Traditionally Cut" 定義的時候,說它是裁切方向,因為那種說法最容易讓人理解其特性,但現在我要老實跟你說:「狹義而言,只有 Richard Turner 掛名的牌才叫做 Traditionally Cut」,因為這個名詞是他搞出來的。總之語言文字都是為了溝通,這篇將繼續採用廣義的說法,只要是裁切方向由牌面到牌背,就稱之為 Traditionally Cut。

Richard Turner 在 Gambling Demo 這個領域相當出名,他那套 "The Cheat" 影片也堪稱經典之一,可惜是早期所拍的影片,畫質比較差。看完之後,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敢跟陌生人賭博了,裡頭示範的全是賭桌上的實戰手法,相當可怕。


跟 Richard Turner 有關的撲克牌

全部是 Traditionally Cut,一點都不意外:
Gamblers
Bee No. 92 w/ Gold Seal
Bicycle 808 Rider Back (Red + Blue)  w/ Gold Seal
Bicycle 809 Mandolin

Gamblers,圖案即他本人肖像

▼牌面是標準 Bee No.92

▼金色貼紙的 Bee No.92Bicycle 808

▼Dai Vernon 稱讚 Richard Turner 的話 ⊙_⊙

補充幾點,上面的圖片裡,Bee No.92Bicycle 808 全新盒裝是用現在流行的金色貼紙,由於這幾副我都拆開來用了,所以相片裡沒有貼紙。其次是他的 Bicycle 808 雖然外觀長得跟一般 Bicycle 808 相同,但號稱使用 Bee 的紙質,有比較高檔一點。

至於 Bicycle 809 Mandolin 就不拍照了,本篇最後的影片裡我就是用 Mandolin

很多人說 809 就跟 808 一樣,除了牌背圖案。如果你是一位用心的使用者,就會注意到 USPCC 的新聞稿有提到這副牌是由 Richard Turner 監製,想當然爾又是 Traditionally Cut,而且牌上的蠟比正常 808 多一點,比較滑。不過 Richard Turner 並沒有大張旗鼓為這副牌背書,我猜跟 809 的紙質只是 808 等級也有些關係。





近兩年 Traditionally Cut 的撲克牌

由於市場上有聲音出現,加上大概也沒什麼新把戲,這兩年又出現了一些 Traditionally Cut 的客製牌,其中以 Conjuring Arts 的 Smith BackAcorn Back 最為典型:復古風、Bee 製程、牌術高手的形象。

其餘採用 Traditionally Cut 的牌沒有特別在廣告詞裡註明,就連 809 推出的前後 USPCC 也完全沒有提到這一點。想要知道手上的牌是哪一種裁切,只好自行判斷囉。離譜的是我手上的復刻版 New Fan Back,一紅一藍,一副是 Traditionally Cut、一副是 Classically Cut。

為什麼從 90 年代中期起幾乎都是 Classically Cut?一如既往,USPCC 不會說明。我個人認為是因應魔術表演的需求,這年頭誰不會兩三招,何況是有在收集牌的人。

撇開賭場相關的那幾種身份不說,這世界上沒有人特別需要 Traditionally Cut,對吧!然而對於魔術表演者,Classically Cut 才是王道,絕大部份魔術表演者的完美洗牌是從牌背到牌面(牌面朝下時,由上而下),只有少數怪咖的完美洗牌是反過來(如前面我那故事裡的主角),如果手上的牌是 Traditionally Cut,那將對魔術表演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Table Riffle Faro

順便介紹這個難度頗高的桌面手法,以下簡稱 Table Faro,顧名思義,就是「假 Riffle Shuffle 之名,行 Faro Shuffle 之實」,這也 Traditionally Cut 最佳應用時機。

一般魔術表演者的完美洗牌是雙手在空中進行(以下稱為 In-the-hand Faro),這是很容易練成的手法,而且練得越好就越不傷牌,速度也越快。

如果我給 In-the-hand Faro 的難度是 3 分,則 Table Riffle Faro 的難度就是 8.5 分。

有一位香港牌術高手 Kif Chan,他是這麼說的: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n-the-hand faro is much much more easy than that of table faro, I still remember I can do in-the-hand faro with only several hours of practise, but for table faro, I practise it for almost several weeks!"
引言出處:http://www.kifchan.com/modules/wfchannel/index.php?pagenum=13
也可以到 Youtube 搜尋他的名字,有許多精彩的牌術表演。

完美洗牌有什麼好處或目的,這裡就不贅述了,魔術表演者大可用 In-the-hand Faro 達成目的,但如果能夠 Table Faro 的話,似乎也很酷,採用 Traditionally Cut 特性明顯的牌將有助於 Table Faro

Table Faro 是從牌面一張張疊進去的,而且只有一次機會,In-the-hand Faro 沒插好還可以倒退嚕、重插,Table Faro 一舉起、一放下就結束了,沒有機會重來。網路上 Table Faro 的影片不算少,有些真的很強很強,有些在我看來很莫名其妙,那一看就不像 Riffle Shuffle,而是把手貼近桌面在做 In-the-hand Faro 而已。如果不能表現得像 Riffle Shuffle(從動作到聲音都要像),那直接拿在手上 In-the-hand Faro 不就得了,不明白那些影片在自爽什麼。我建議練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嘗試「一次 Riffle Shuffle、一次 Table Faro」,兩個手法流輪做,務求動作與聲音做到一致。

如果大家對 Bee Erdnase 的廣告還有印象,表演者是 Jason England,其中有一幕就是 Table Faro,實際上 Bee Erdnase 是 Classically Cut,新牌很難做 Table Faro,算他厲害!

底下影片是一年多前,認真練習滿兩個星期時所拍的(鏡頭關係,我可沒那麼瘦),當時是一邊試 Bicycle 809 Madonlin,一邊練 Table Riffle Faro






補充的話
  1. 隱形牌(綠野仙蹤)我習慣自製,牌面向外的那版,因為簡單效果好,還能配合【心得分享-10:Drawing Card Case】與朋友同樂。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經驗,由於我要製作的是牌面向外的那個版本,所以要挑 Traditionally Cut 的牌來加工,這樣當牌兩兩疊合時,其邊緣才不容易被看出來;第二個重要經驗,是 KY 廠最初那批人人批評軟趴趴的 808,幾乎都是裁切方向不怎麼明顯的 Traditionally Cut,正好適合此用途。
  2. Bee Erdnase 宣傳片裡所示範的 Table Faro,別傻傻以為真的是新牌,那牌一定有被操過,使邊緣的裁切特性已不明顯,或者邊緣直接被處理過,這是另一個課題了,我曾經不只一次去搜尋資料,有些老外很愛對牌的邊緣加以處理,可能是因為以前很多牌剛拆時都是邊緣粗糙,所以他們只要一拆新牌就習慣把邊緣處理得滑滑順順的,那種被處理過的牌就幾乎沒什麼方向性之分,換句話說,只要技術還可以,兩個方向都可以輕鬆 Faro。
  3. 我所不認同的 Table Faro,底下這個是例子,只是把手放桌上的 In-the-hand Faro,什麼鳥東西呀,我就不信從觀眾角度看過去會認為是 Riffle Shuffle。反正罵老外,他們也不知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v=-AbYEpgYcwk
  4. 題外話,我要開砲了。Jason England 在 T11 的 1-on-1 教學我幾乎都有,但前陣子才看了他的 Classic Pass,這可能是他最失敗的一部教學了。看完之後很無言,完全沒有新意,手法也沒好到能從正常的觀眾視角表演,那攝影角度...難道觀眾是站在你頭上看你表演嗎?相較之下,網路上很多素人強多了。在【心得分享-06:DeLand】那篇提到一個人名,叫做 Richard Kaufman,他很久前出過一部 "On the Pass" 的 DVD,而 Jason England 這影片的方法與細節完完全全被涵蓋在那片 DVD 裡。我不知道其它看過 "On the Pass" 的人做何感想,我個人覺得這部 1-on-1 太墮落了,沒有他自己的東西。


__THE_END__

18 意見:

CDC 提到...

好文!不推行嗎

"為什麼從 90 年代中期起幾乎都是 Classically Cut?一如既往,USPCC 不會說明。" 怎麼這樣@@ 所以就沒有官方說法的莫名改了這樣??

你的table faro頗強大欸!

賭場牌也都是traditionally cut吧?

YUAN 提到...

超讚!
每天看網誌當功課!

digipunk 提到...

Re: CDC <5645489097624954394>
USPCC 是一家令人猜不透的公司,一直是這樣。如果我是 USPCC,我也不會解釋這些雜鎖的細項,做個小變化就要向世人解釋,好像沒那種必要。而且你們有沒有發現 USPCC 是不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賣牌的是零售商或相關通路,沒有人是直接跟 USPCC 買牌的,所以它幹嘛要主動解釋這些有的沒的...

過去的賭場牌是 Traditionally Cut,現在的不清楚。

匿名 提到...

Mandolin原來也是traditionally阿

Table Faro 是真的難很多
明年真正有控的話
我要來狂練Table的東西了

之前毅力不足

digipunk 提到...

Re: YUAN <8252270952079794916>
畢竟我曾經是寫書的,這篇算是 CDC 做球給我,剛好可以挖以前的文章出來用,不然今天大概又沒梗。

digipunk 提到...

Re: Cheng-yu <4219053226821727867>
啥!我故意拿 Original Fake 出來 Faro,你竟然還沒上鉤?!

Labyrinth Hsieh 提到...

我也覺得classicla pass那部真的是...
但他那部zarrow shuffle 拿727出來教真的是XD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你以前文章在那個論檀XP~

digipunk 提到...

Re: Labyrinth Hsieh <3669014988935760191>
Jason England 有很多 727,他對於 Linen Finish 的評價很差,認為 High Finish 好很多。怪的是,他也批評過 727 禁不住歲月摧殘,即使剛拆的,都彎得無法使用。

High Finish 確實頗優,我感受到了,但 Linen Finish 應該也沒有他說的那麼不堪。再者,歲月方面的問題我拿到的好像都不錯,不知道他的牌是不是都泡在水裡。

他那堆 727 是用 $5-$10 買的,2000 年前後。2005 年的 727 行情大約 $10-15,當時他說你可以因為好奇而花這錢買 727,但如果你花這個錢買 727 是為了練習或表演,那就省省吧。

網路上很多人說 Jason England 喜歡 727,他確實擁有不少副,但大家都沒注意到他對 727 的評語是殘忍的。

CDC 提到...

記得英格蘭兄臺是因為"Zarrow喜歡這副牌"才用的XD

Invisible deck可以牌面向外喔?是要Mark嗎?我見識淺薄

digipunk 提到...

Re: CDC <8039433255929329777>
莫非沒睡醒?牌面向外,要 mark 什麼?牌面向內才要 Mark 吧 ⊙_⊙

CDC 提到...

喔對欸XD
我完全想反過來了

digipunk 提到...

Re: CDC <7859896657512032397>
隱形牌與 WOW,是初學者的最愛,也因為如此,即使隱形牌後來有不少變種(牌背向外、牌背不同顏色等等),我還是覺得最初的版本就夠了。對玩魔術的人而言,誰不知道這戲法,再怎麼變化也唬不了他們,對不種魔術的人而言,即使是最初的版本就夠精彩了,後面那些變種的反而是畫蛇潻足。

自製隱形牌要有止滑劑(實際上不只隱形牌用得到這東西),可以上網拍找最貴的那種,就是號稱日製、顆粒細那個,把它的名稱、型號記下來,然後去模型店問老闆「消光劑」,價格不到魔術賣場的一半,完全一模一樣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魔術道具賣家總喜歡把客戶當凱子。

CDC 提到...

止滑劑...那玩意我記得有人說有毒?
還是只有牌粉有毒啊?

digipunk 提到...

Re: CDC <538377893054575144>
為什麼一定要吃到嘴巴裡呢?

匿名 提到...

我有看到阿
不過還是我沒把他排在前面XD
倒是在想說
你一年前的雙手怎麼像17 8 歲

直接拉到下面沒注意到有補充
還想說怎麼會聊到綠野仙蹤


是說...我到昨天之前都沒注意是哪種切法
看完回房間把用過的牌拿來
很神奇的
只要是Classically Cut都被我磨過邊
反之則沒有...除了Smith Back
可能是天生用起來就有偏好
畢竟我都從faro牌面開始(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開始

是說...止滑劑...受用無窮
好險還沒找到我想把他做成道具牌的那副牌

digipunk 提到...

Re: Cheng-yu <5768137264565455206>
「補充的話」是後來才加的,不是你的問題,是我在同一天加上去,就沒有特別在留言板註明有新增內容。

至於為什麼一年多前的影片,拍起來像十七、八歲,那是因為...人家今年十八、九歲呀!

digipunk 提到...

再談一下 Jason England 1-on-1 的教學,前面會說他那部 Classic Pass 是墮落,原因是 "On the Pass" 更完整、細膩,而且網路上有很多素人的自拍影片真的比他教學裡的強多了。

實際上要在那麼簡短的影片裡闡述一種經典手法,難度很高,在他之前有無數的教學片,能講的早被講了,所以我期待看到他自己的東西,無論是前人所遺漏的也好,或是他自己日積月累而來的實戰經驗都好,很可惜在那部 1-on-1 裡完全看不到。

另一方面,他的手又大又肥,表演這類手法超佔便宜,影片卻採用最烏龜的攝影角度。別說是他了,以往在魔術論壇上有人用那種角度拍攝,我都會放放冷箭詢問能不能從正面拍。

再以前面留言裡有人提到的 Zarrow Shuffle 為例,那部 1-on-1 我不會去批評,而且給予正面的評價。老實說我看過的文章、討論、書籍、影片並不少,Jason England 在影片裡所教的 Zarrow Shuffle 我認為只是恰如其份,那部教學裡也沒有多少他自己的東西,都是前人早教過的,但是他把該提的重點都提到了,沒什麼遺漏的,中規中矩的,我就沒辦法去批評,何況他在影片裡表演得比 Youtube 那些小朋友都要好。

什麼叫做有自己的東西呢,我想到的例子就是他的 Push-through Shuffle 教學,裡頭有他自己的東西,有一個停頓動作在過去的教學裡沒見過,那會增加不少說服力,更不用說他在影片裡的表演比 Youtube 那些小朋友好太多太多。

digipunk 提到...

這幾天有再拆一些賭場牌,如 Wynn 等,確定近年賭場牌也是 Traditionally Cut。

張貼留言